Come on, come on
You think you drive me crazy
Well come on, come on
You and whose army?

You And Whose Army - Radiohead

今天參加朋友的電影聚會,聚在一起之後,還是沒有決定要看哪一部片。
一天工作結束後頭腦沈重,我提議說:「什麼都可以,想看不需要用大腦思考的」。但是立刻被朋友們否決:「拜託,我們這樣子辦電影聚會,搞的自己很像 hipster,怎麼可以不看"有深度"的電影呢?」

最後決定是這部片 — Incendies(烈火焚身)。完全沒有聽過,選它的原因說不定是因為導演丹尼斯·維勒弗(Denis Villeneuve)今年剛好有新片怒火邊界(Sicario)吧?

電影一開始,貫串全片的旋律就冉冉響起,是熟悉的 Tom Yorke 嗓音。

first scene
搭配上中東地區因為陽光直射顯得更加蕭條的畫面,硬生生的把我拉回大學時期,窩在成功大學活動大樓的社辦裡,用老舊的 DVD 播放機加上接觸不良的喇叭看著獨立電影,想像著自己是如同嬉皮般的過著生活。

不同的是,眼前播放的電影畫質已經是 1080 Full HD。


「將我的遺體背對天空埋葬,因為我無顏面對璀璨的太陽。葬禮上不要任何人為我祝禱,墓碑也不要刻上我的名字,因為我背棄了對你們的承諾。我的孩子們,當我將你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時就成立的承諾。」

「這裡有兩封信,一封是給你們的爸爸,一封要給你們的哥哥。當你們找到這兩個人,並將兩封信交給他們的時候,就代表我的諾言已經實現。這時候才能在我的墓地上放上墓碑,面向陽光,並刻上我的名字。」

母親的這份怪異遺囑令雙胞胎 Jeanne 和 Simon Marwan 錯愕不已。於是他們開始沿著母親成長的腳步,一步步揭開她的過去還有自己的身世之迷。


Incendies 的劇本是由加拿大籍黎巴嫩裔劇作家 — Wajdi Mouawad 所寫。電影應該是以他本身的成長經歷為基底。編劇幼時經歷了黎巴嫩內戰,戰爭的起因是穆斯林及天主教的教義衝突。該內戰導致許多難民先逃到法國,最後落腳加拿大魁北克。

片中的媽媽 Nawal Marwan 也是在動盪的環境下長大,並成為整個時代悲劇中的其中一名犧牲者。

觀看電影時,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無力感:人在因信仰的關係所產生的衝突中,顯得相當渺小;生命在砲彈的摧殘及大火的肆虐下,顯得毫無價值。

所以我開始思考:

「在這樣的環境下,應該抱持什麼樣的信念來活下去?」

隨著女兒及媽媽穿插的腳步慢慢回朔,我也跟著了解母親的信念所在,並跟著體會到隨之而來產生的矛盾與衝突。

電影最後的一段話給了相當好的註解:

「沒有什麼事情,比互相擁有彼此還要珍貴。」

的確,我相信愛可以解決悲劇以及矛盾。